半岛tiyu官方网站入口-当代外国年轻人,正在被神秘的中国奶茶降服
2024/11/27   半岛tiyu官方网站入口

文:梅姗姗

来源:风味星球(ID:fengweixingqiu)

落地奥斯汀的第三天,美国朋友激动地带我去了她最新迷上的饮品店。“你听说过’ChiCha SanQian’么?”  一路上,她努力地绕着舌头,似乎尝试着发一个类似亚洲语言的发音。我没听懂,默认她在说类似“蓝瓶子”(Blue Bottle)的连锁精品咖啡店 —— 直到车停在了一家门头写着硕大中文“吃茶三千” 的珍珠奶茶店。

让这个美国年轻人如此激动的饮品,是珍珠奶茶?

可惜“吃茶三千”当天关门,不甘心的她转头就将车开去了隔壁一家印有硕大霓虹招牌的店门口。“Terrazzo”,店名让我无法猜到产品,强烈的设计感和桌面摆设的自家杂志,给人无比的活力热情。

等等,怎么还是珍珠奶茶?

“我最近超级喜欢荔枝!” 这个从没去过亚洲的纯血美国姑娘,熟练地对营业员说出了“Melon Lychee Strawberry Jasmine Tea(蜜瓜荔枝草莓茉莉花茶)”,我则看着菜单上越南风格的“斑斓叶奶盖奶绿配珍珠”和脑洞大开的“百香果草莓抹茶冷萃配茶果冻和奇亚籽”愣出了神。

7.5美金的价格,接近60元人民币一杯,不仅我这个中国人觉得价格离谱,对平时习惯花4美金买咖啡的美国人,也并不便宜。但各种蕴含东方文化的食材,似乎对这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着神秘吸引力。短短半小时,我看见各种肤色的年轻人,络绎不绝来买珍珠奶茶。有的买了就开车离开,有的则把这里当成咖啡厅,坐下来办公聊天。反倒是我这个中国人,面对着眼前这杯囊括了整个东南亚的滋味的“陌生”饮品,不知从何下手。

不仅美国,珍珠奶茶正在席卷世界。Youtube上搜索Boba Tea,几乎每条的流量都在一百万以上,Instagram上,包含#boba 的帖子数量超过三千万条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近期最火的文章之一,就是“英国一家珍珠奶茶公司正准备主宰世界”,而就在两周前,美国总统拜登也被发现在拉斯维加斯一家珍珠奶茶店,边喝奶茶边聊天。

上一个如此受到世界推崇的中国饮料,还是400年前的中国茶。400年后,另一种形式的中国茶再次出征,气势汹汹,似乎准备夺回“世界第一饮料”的地位?

01

这黑色的珍珠,该吞还是该吐?

火到海外的珍珠奶茶不叫milk tea,它拥有一个更朗朗上口的名字:Boba ——特指奶茶里那一颗颗色泽黑润油亮,闪耀着朦胧的柔光,入口弹牙而不失韧劲的珍珠,是英文世界为“珍珠奶茶”量身定做的全新词语。

Q弹的Boba口感让世界着迷。油管网红Joshua Weissman描述它为口腔中的ASMR,光“Bo-Ba”的发音——双唇中心轻微张开,用微弱的口腔气流碰撞出两个无声的爆破音,就仿佛纳博科夫笔下的“Lo-Li-Ta”。无论是脑洞大开的巨型boba,还是分子料理技术的透明boba,外网里任何跟boba有关的视频都能爆火,甚至最简单的“如何制作boba”,也能获得超过上千万的点击播放。评论区,你能读到各国老外认真分享着哪个Up主boba的配方最简单,上次制作的失误心得,热情程度不亚于80年代的他们看着李小龙的电影学中国功夫。

美国朋友Lisa起初就是被boba的口感所吸引。是在21年夏天:“我和堂妹去纽约,她带我去唐人街,那是我第一次喝boba”。Lisa清晰记得boba划入口中那一瞬间:咕噜噜好几颗进入嘴巴,滑溜又柔软,不知道是该咬还是该吞,舌尖碾过表面,发现竟然有种久久不能离去的甜蜜,“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?太神奇了!” 在Lisa的带领下,她的老公继而入坑,随后是她老公的兄弟,她老公兄弟的女朋友…

一传十,十传百,珍珠奶茶凭借着独一无二的神奇口感,打入老外生活。

算起来boba已经进入海外市场十多年。2010年前后,世界各大城市的唐人街开始出现珍珠奶茶,只不过那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华人,喜茶或茶百道的连锁品牌还没出道。这些家庭小作坊的奶精制品,不仅没有英文菜单,店名也翻译得千奇百怪:bubble tea (泡泡茶), Chinese milk tea(中国奶茶),让老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

也有华人认为珍珠奶茶是可以昂首挺胸的。如今遍布全欧洲的奶茶店BoBoQ,在顶峰期曾在德国有超过100家连锁店,全欧洲超过1300家。不过创始人朱桂熳也记得,“2010年开业当天,只卖了15杯,老外完全不知道这个珍珠应该吐出来还是该吞下去”。

数以亿计的中国的留学生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亚裔,是让“中式奶茶”走出亚洲,冲向世界的主要推手。正在俄罗斯念书的小李告诉我,圣彼得堡主要的商圈大概是3年前开始出现珍珠奶茶店,一开始都是华人学生在喝,如今排队的人一半欧洲面孔一半亚洲面孔,“我们先带着俄罗斯同学来喝,然后他们自己再来。本来俄罗斯人就喜欢喝奶制品,他们会喜欢奶味浓的中式奶茶不奇怪。”

与咖啡不同,珍珠奶茶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,允许每一个正在建立自我的年轻人彰显个性。近期开始着迷荔枝味的Lisa,说这种嘴巴里充满玫瑰般芳香的酸甜滋味,她在其他美国食物里没有尝试过,仿佛口中盛开了玫瑰花园;Instagram上一个两百万粉丝的超级网红,宣称抹茶+牛奶+珍珠,可能是世界给人类最好的礼物,没有之一。

对于外国人,奶茶就是一个全新的宇宙。什么是奶盖,什么是啵啵,什么是芦荟,什么是珍珠,彼此之间口感的细微差异到底是什么?他们仿佛牙牙学语的小孩,彼此帮助,认真求教于身边奶茶学十级的亚裔。

这种对中国饮品的好奇和追捧,并非首次。400年前,刚接触中国茶的外国人,也表现过同样的狂热。

02

从中国茶到中国珍珠奶茶

“请记得带给我一壶你们最好的茶”,1615年,时任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日本的代表Richard Wickham在寄给澳门商人的信中,第一次提到了中国茶。

在此之前,日不落帝国的贵族们从没有品尝过任何一种饮品,可以闻之清澈芳香,饮之口舌芬芳。“(中国人)会将大概一个核桃那么多的茶叶,装进一个陶瓷的器具里,用热水冲泡”,英国作家帕切斯随后在自己的游记中介绍。在他们眼中,这个东方植物滋味醇厚复杂馥郁清香,还能够让人精神振奋,延年益寿。等到1657年,茶已经成为伦敦咖啡馆菜单上的黄金单品,每磅售价3.15英镑——要知道,在当时一个英国房产律师的年薪也就20英镑。

这是中国茶第一次走红世界舞台,一炮而红,火到从上流社会到中产精英,从英国到整个欧洲,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中国茶而疯狂。广州的十三行,对外贸易排名前三的永远有茶;山西的晋商,甚至直接将福建茶卖到了恰克图(如今俄罗斯领土)。

只可惜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拥有怎样的“武器” —— 直到欧洲人派出了植物猎人Robert Fortune,让他从中国带走茶的活苗,在殖民国印度尝试栽种;英国为了逆转茶叶带来的贸易逆差,开始反销鸦片…

后来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

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拥有了新身份的中国茶树,被制作成了香味和口感更突出的红茶,但“缺点”就是苦涩。没学透处理茶叶和丹宁关系的欧洲人,选择将牛奶和糖加进自己的茶里,但大概他们也觉得这是对茶的“亵渎”,所以从不会说自己喝的是奶茶(milk tea),而是不厌其烦强调:我喝的是茶,但搭配了奶和糖 (I like tea, with milk and sugar)。

原本茶到此开始分道扬镳,走向中西两种不同道路。谁料400年后,源自中国,同样以茶为基底的饮料,在加入了珍珠和牛奶后,竟然会承接住历史的大旗,成为世界最新的宠儿?

且不说唐人街上此起彼伏的奶茶店,有的打着初代奶茶连锁的品牌,有的则还维系着20年前的滋味;从东南亚到中东,再到欧美大洋洲,当地本土也出现了不少品牌概念化的珍珠奶茶。

这些中式茶饮的海外接棒人,选择直接将珍珠和奶茶的概念,融入外国人更熟悉喜欢的饮品风格里。比如英国的bubbleology,有专门的奶茶鸡尾“酒”;美国的Terrazzo,更是将椰果和果冻切成了美国年轻女生更喜欢的小星星和爱心形状 —— 这些,都是珍珠奶茶发源地,中国奶茶店,喝不到的“海外限定款”

我们也开始出击了。2023年2月,蜜雪冰城将自己第一家非东南亚店铺开到了澳大利亚;同年12月,喜茶将自己海外的第一家门店开到了纽约时代广场。初出海外的它们,还在摸索“出海作战”的打法和思路,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,面对过于中国化的奶茶,也还在学习“芋泥为什么会黏在上颚上”… 中国茶饮料在这场抢占世界饮品潮流的“战争”是否能取得新的胜利,暂时还无法轻易下定论。

但一切也才刚刚开始。400年前,茶因为独特的风味,成为东西方力量角逐的众矢之的。400年后,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这个故事。

在开头的那家奥斯汀本土奶茶店,我最终选择了“百香果草莓抹茶冷萃配茶果冻和奇亚籽”,里面被切成星星形状的小果冻和绝对个性的调和风味,是我在国内近20年都没有遇见过的脑洞。英国那家Bubbleology创造的英国小饼干奶茶和鸡尾酒奶茶,也充分吸引了我的好奇。而我们的爆破啵啵和3.0国风系列奶茶,也值得向世界输出。

社交媒体上,海外的留学生评价这次世界性的珍珠奶茶热潮为“全世界人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”,这何尝不是一个格局打开的思路?如果有一天,真的是珍珠奶茶用味道“统一”了世界,将是一场多么梦幻和甜蜜的童话。